今天是: 会员注册 | 客服中心 |
   
首页
个人求职
企业招聘
培训服务
资讯中心
校园频道
猎头服务
电工论坛
类  型: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搜索
热门信息
·进网作业电工新培训方式—
·代发海峡人才市场招聘公告
·代发海峡人才市场招聘公告
·代发海峡人才市场招聘公告
·代发海峡人才市场招聘公告
·计生登记表
·电子产品开发技术员、电气
·保安员招聘公告
相关推荐
·如何做好定岗定编
·企业怎么做培训规划?
·电子产品开发技术员、电气
·保安员招聘公告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泉州电
·福建省惠安县供电有限责任
·福建省安溪县供电有限责任
·福建省永春县供电有限责任
当前位置:智邦人才网>新闻中心 > 正文
中国国际救援队通过复测 “新起点”注重科学营救
日期:2014-8-29 0:55:28 | 来源:智邦人才网 [字体: ]

  中新网北京8月28日电 (记者 张素)连续37个小时的救援实战过后,中国国际救援队28日顺利通过联合国能力分级测评复测,确认继续获得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资格。

  队内:夜间搜救最难 注重科学营救

  在本次复测中担纲中国国际救援队队长一职的霍树峰,刚从云南鲁甸地震救援现场归来。他告诉记者,复测涉及8个项目,让他最感到压力的还是“夜间搜救”。

  记者注意到“夜间搜救”不在少数,比如从10时至22时的“便民超市”项目,最后在夜幕中救出压在废墟之下的伤员。这一场景还要求“水平向侧穿透进入狭小空间,凿破450毫米的横梁”。

  “夜间作业过程对指挥员的管理协调能力提出挑战。”霍树峰说,经过一年半的准备时间及两三次模拟复测,全队能够执行既定的营救方案,“将整个指挥口令贯穿每个考点”。

  副总队长杨炯介绍,为达到较高的卫生防疫要求,来自武警总医院、承担医疗工作的队员从搭建基地开始就全面洗消,开展健康医疗巡诊。

  中国国际救援队由三方面组成,分别是中国地震局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38集团军工兵团搜救队员、武警总医院医疗队员。在任务中从事协调联络的隋海波向中新社/中新网记者指出,三方平时“各司其职”,通过良好的沟通机制培养默契。

  隋海波还透露,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评估专家曾临时“客串”要求联合救援的美、澳方救援队,在现场行动协调中心(OSOCC)“出难题”。当然,中国国际救援队并未被“难倒”。

  官方:队伍表现受好评 复测成为“新起点”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日内瓦办公室负责人拉希德·卡里科夫(Rashid Khalikov)称赞中国国际救援队“彰显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他说,开展人道主义事业正是需要这种“勇于担当的队伍”,中国通过多年的培训、准备及实践,确保救援队达到国际高标准。

  卡里科夫还谈到“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队员们并没有自满,他们一直积极参与全球搜救大家庭的各类活动”。事实上,顺利通过复测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即日前往四川成都,与美方联合举办亚太地区地震救援演练。

  评估专家组组长Alan Toh在总结时指出,“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团指导手册》所设立的标准”。他说,尽管队伍也存在部分问题,但相信管理层会做出改善,“当我们再见面时,中国国家救援队会更加优秀”。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害发生后,中国国际救援队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赶赴现场,冲锋在前,承担了大量急难险重的攻坚任务。”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陈建安说,队伍还在国际救援中“为祖国赢得荣誉”。

  陈建安表示,希望中国国际救援队以此次分级测评复测为新的起点,“继续发扬精神,坚持‘一专多能’,开展长时间、高难度搜索和营救能力,随时做好执行国内外晋级救援任务准备”。

  专家:引入国际救援标准 推动基地培训

  联合国国际城市搜救队能力分级测评始于2005年,目前全球已有39支救援队通过测评,其中26支救援队获重型救援队认定。地震救援方面专家表示,这套测评系统为全球搜救行动提供模式。

  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基地正在成为一个“平台”。该基地培训部负责人卢杰告诉中新社/中新网记者,基地每月至少承担一两次培训,将国际标准逐渐引入国内,使全国70余支省级以上的救援队从中受益。

  另一方面,中、外救援队通过该基地“互通有无”。Alan Toh透露,新加坡国际救援队曾在冬季来到此与中方合演,“我们在下雪时开展救援,积累了相关经验,这在新加坡可做不到”。

  值得一提的是,这处基地还曾出现在大银幕上——正是导演冯小刚的作品《唐山大地震》。(完)


  本文章由: 整理并发布,欢迎转载!

 

免责声明:智邦人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智邦人才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以上内容仅供网友学习与交流,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打印该页】 【加入收藏】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专区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付款方式 | 联系我们
网站联系 Email:qzzbrcw@126.com 或垂询:0595-22516145
未经ZBRCW.COM 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聘信息及作品
智邦人才网版权所有 ® 2008-2010 网站管理
闽ICP备050369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