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机常常不请自来 从未通报 28日举行的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就媒体关注的美军飞机抵近侦察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一系列提问。 问:本月19日,中国战机起飞拦截美军侦察机,最近的距离只有15米,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就此提出抗议,指责中国战机是在挑衅,非常不专业,中方对此作何评价? 答:前不久,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已经就此表明了中方的立场,这里我再重申以下几点: 你刚才在问题里提到,说这个事件是中方“起飞拦截”事件,我觉得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这一事件的实质是美军飞机对中方频繁地抵近侦察,所以这应该叫“美军机抵近侦察”事件。这件事情的原委,大家如果看看地图的话,其实就会很清楚了。这个事情的发生地是在距离中国海南岛220公里,不是距离美国夏威夷220公里,更不是距离佛罗里达220公里,因此事情的是非曲直是显而易见的。 你刚才提到,美方指责中国飞行员的行为“挑衅、不专业”,我还看到也有美方评论说,“中方的行为是鲁莽、危险”。事实上,中方飞行员的操作是专业的,是顾及到安全因素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飞机是非常宝贵的,我们飞行员的生命更加宝贵。同那些让本国军队飞行员每天在别人家门口飞来飞去的国家相比,我们更加珍视人员安全和装备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美方总是纠缠于双方军机接近距离等技术性问题,却忽略对华保持高频度抵近侦察这个政策性问题。美军对华高频度抵近侦察才是引发海空意外事件的根源。美方一方面表示愿意深化中美两军关系,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放弃对华频繁抵近侦察。美方所作所为是否有利于两军互信合作,这个结论并不难得出。 中方一贯重视发展中美两军关系,美方也应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和新型军事关系的高度出发,采取切实举措,为中美两军关系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问:从中方的角度看,什么样的距离算是一个抵近的监测和侦察活动?从中方的角度看,一个什么样的距离对于美方的飞机来说是合适的距离? 答:关于美军舰机对华抵近侦察问题,近年来美军舰机对华抵近侦察可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范围大、频度高、距离近。特别是中国军队在有关海空域举行一些演习、训练或者试验时,美方常常不请自来,有时甚至于闯入中方事先公布的演习或者训练区域。美方的这样一种行为极易引发误解误判,也可能造成海空意外事件。因此,中方敦促美方减少直至停止对华的抵近侦察活动。 问:美国国务院25日说,美方的抵近侦察一向公开透明,有提前通知中方,然后也不希望拦机事件对中美两国关系向前发展造成阻碍,请问中方有何评论? 答:美方的有关言论是不符合事实的,美军舰机对华抵近侦察活动从来没有向中方通报过。刚才我已经讲到了,美军舰机的这样一种行为可能造成海空的意外事件,也不利于中美两军之间的互信。如果美方确实希望它不要影响中美关系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直至停止对华的抵近侦察活动。 我还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如果一种行为是错误的,那么不论它是否透明,不论它是否向其他国家通报,都不能够改变这种行为的错误性质。 问:现在有观点认为,如果美国不停止对中国的抵近侦察,那么中方也应该对美国采取类似的行动进行反制。请问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答:中方享有符合国际法的航行和飞越自由。中国军队舰艇和飞机在有关海空域的活动一贯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实践,同时适当顾及沿岸国的安全利益,是无可非议的。至于今后中国军队舰机要遂行什么样的任务,需要根据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问:中国是否会考虑在南海建立防空识别区? 答:中国有权根据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划设防空识别区。但是否以及何时划设,取决于是否面临空中安全威胁和空中安全威胁程度。 回应中印实控线基建工程: 中方:望印方勿过度解读 在28日的记者会上,有记者问,中方在中印实控线中方一侧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这往往引起印度的担忧。解放军是怎么样看待这种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如果印方也在实控线的印方一侧建设这种工程,中方会作何反应? 对此,杨宇军回答说,中方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发展经济,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希望印方不要过度解读。同时,我们也希望印方能够同中方一道,认真落实两国政府达成的共识,共同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日增军费预算将购先进装备 中方:历史悲剧不容重演 在记者会上,还有记者提问,日本防卫省宣称,新财年的预算将更加重视离岛防卫。据日本媒体报道,新增预算将用于购买比如F-35战机,全球鹰无人机等这样一些先进的装备。请问中方对此作何评价? 杨宇军回应称,有这么一句话,叫做“历史悲剧不容重演,未来道路可以选择”。中国希望日本政府能够以史为鉴,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样才符合日本的利益,也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均据新华社
本文章由:
整理并发布,欢迎转载!
|